怀上双胞胎,对于孕妈妈来说,是一份艰辛孕育双倍喜悦。一个多星期前,海口西秀镇美新村的王晓曼夫妻俩,就迎来了这份双倍的幸福。但看着刚出生的双胞胎宝宝,夫妻俩喜悦的同时,也很揪心。因为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8周就出生了,属于极早产儿,情况很不乐观。
06:29这对双胞胎兄弟刚出生就住进了保温箱,这些天,王晓曼夫妇想孩子,也只能看看手机里的照片。王晓曼说,她剖腹产生完大儿子不到一年,这两个小生命就意外到来了。虽然她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,自身又有严重贫血,但她还是选择把双胞胎留下来。哪想,怀孕28周时,双胞胎早产,体重分别是两斤三两和两斤二两。
由于早产,心肺损害、颅内出血、呼吸衰竭等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两个孩子的生命。如今,医院新生儿科监护室接受治疗,依靠呼吸机辅助通气。看到宝宝那么小的身体插满了呼吸机、氧气管、营养液等各种管子,王晓曼就心痛不已。
一想到孩子,王晓曼就忍不住红了眼眶。双胞胎出生一个多星期了,她甚至没有机会摸一摸、抱一抱孩子们。如今每隔一天,医院,交治疗费,给孩子送奶水。尽管还在坐月子,医院,只希望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状况。
冰箱里,都是王晓曼每天给孩子准备的口粮。虽然孩子吃得很少,但王晓曼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。医院,夫妻俩还要把前几天欠下的治疗费交上。短短一个多星期,双胞胎的治疗已经花费了六万多元。因为两个孩子病情复杂,医生判断,后续治疗费用保守估计也得20万。这让王晓曼一家几乎陷入了绝境。
王晓曼的丈夫郑作官:压力大,只要自己努力的话就好了。(双胞胎)就是一个惊喜,没有想过要放弃。
王晓曼的丈夫郑作官在附近小区当保安,每个月有元左右的工资,全家六口就靠他一人来支撑。为了给两个孩子治疗,夫妻俩拿出了家里全部积蓄,亲戚朋友们得知情况后,也东拼西凑接济了一部分,但依然不够抵消每天上万元的高额费用。无奈之下,夫妻俩只好在网络平台筹款求助,目前筹到2万多。
王晓曼的丈夫郑作官:知道我们家情况以后,村里面还有亲朋好友这些,捐款的这些,记下来,到时候如果他有需要,我们也要帮助他。
对于郑作官来说,如今每一笔钱都是孩子的未来。不管多难,他们也要为孩子的后续治疗提供足够的保障。在医院的新生儿科病区,因为是无菌环境,探视需要经过特殊允许。每次,夫妻俩都在门口耐心等待着。记者:多久没有看到小孩了?
双胞胎母亲王晓曼:从13号到现在。
记者:出生就看过一次吗?
双胞胎母亲王晓曼:我们想每天都看得到,现在看不到没办法。
在等待过程中,王晓曼总是忍不住透过这一厘米的门缝,向病房里面张望着,盼着能看孩子一眼。海医院新生儿科医生:宝宝情况还是很危险的,昨天彩超拍了,心脏肯定是有问题的,还有一个就是肺动脉高压,会导致他的心肺功能非常差,他可能就是一直需要吸氧。还有颅内之前拍是有出血的。昨天复查之后,他颅内出血也是有改善,在吸收期了,但还是有血在里面。
医生说的专业术语,王晓曼并不太懂,她只能多问两句,孩子吃得多不多,睡得好不好。疫情期间,医院尽可能减少探视。不想给孩子带来细菌感染的风险,王晓曼忍下了心头的思念。可是太过想念孩子,王晓曼只好拜托护士帮忙拍一些小视频。双胞胎母亲王晓曼:小宝比较瘦,黑一点,感觉越来越小了。
看着两个孩子,王晓曼心如刀割。她只能看着手机里的小视频,心里默默对孩子们说,一定要坚强,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们,决不放弃。
王晓曼的丈夫郑作官:我们自己会努力,不会放弃。
双胞胎母亲王晓曼:希望孩子通过治疗,能够健康地出院,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了,不管去花多少钱,都希望他能够康复出院,让他健康。
为了能让孩子进行后续的治疗,家人正四处筹款借钱。对于这对夫妻来说,所有的辛苦和努力,都是为了给孩子撑起生的希望。在这里,我们也祝福这对双胞胎可以快快痊愈、健康长大。同时我们也期待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可以伸出援手,一起帮助这个家庭走向光明。
捐款账号:(中国银行)
账户名:郑作官
记者:杨若雪、陈卿相
编辑:戴玉春
审核:孙殿洋
直播海南(ZBHN)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