饶阳农家女蝇头谋大利
本报讯(通讯员田玉光
王聪娜
刘兴华)近日在饶阳县五公村看到,乔冬梅一把把抓起湿麦麸,轻轻撒到塑料育蛆盘内,看着一盘盘蠕动的蝇蛆,一笼笼活泼的苍蝇,想着院里成群的土鸡,不由得喜上眉梢:“这些,换来的可都是嘎嘣脆的新票子啊!”
乔冬梅是这个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,2004年,她在报纸上看到苍蝇养殖的信息,得知养苍蝇、养蝇蛆是条很有潜力的致富新路,她当即买了电脑,上了,只身一人到邯郸实地考察苍蝇养殖场。
集昆虫养殖、产品开发、旅游观光、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蝇蛆产业链让她大开眼界。回家后她又马不停蹄去了北京,到中科院学习蝇蛆养殖技术。她用几天工夫学习了蝇蛆的基本习性、投资的前期准备、饲养管理等本知识,回来时买了一笼种蝇。
想来容易,做来难。乔冬梅带回种蝇后,碰到了好多难题,弄不清苍蝇的生理习性,蝇子经常大量死去。她找来《苍蝇养殖技术》,查找“中国苍蝇”,自己寻找其中的门道,渐渐掌握了加料、加水和采卵的要领,两年多的摸索,技术越来越全面。乔冬梅知道目前苍蝇的需求主要在国外,用于提取抗菌肽、抗菌蛋白、壳聚糖、昆虫凝结素等,开发新型抗病菌药物。她很快联系上了几个山东的收购商,苍蝇全都卖了出去,还供不应求。
乔冬梅知道发展苍蝇养殖,要尽量延长生态链条,才能降低成本,自己只卖苍蝇不成。“喂蛆剩下那么多麦麸,白白扔掉多可惜,不如用来喂鸡,鲜蛆养鸡,卖虫子鸡,卖生态鸡蛋……”
去年冬天,乔冬梅买了1000只土鸡苗,把出蛆后的残料加上一定量的蝇蛆作饲料喂鸡,变废为宝,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。“这样喂成的鸡叫虫子鸡,只喂了4个月,200只公鸡我卖了4000多元,一只能卖20多块哩!”乔冬梅雄心勃勃。
据了解,虫子鸡产的蛋营养价值也很高,富含铁、硒、卵磷脂等,低胆固醇,高蛋白,无公害,深受城里人欢迎。乔冬梅家的“生态鸡蛋”销到了京津等大中城市,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。这位普通的农家女正在为自己的鸡蛋申请注册商标,她对自己的生态链养殖充满信心:“谁说蝇头利小?只要肯动脑筋,敢闯敢干,小蝇蛆也能赚大钱。”